第二十一章 御史改革政策_大明:重生朱标
笔趣阁 > 大明:重生朱标 > 第二十一章 御史改革政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二十一章 御史改革政策

  这读书人的意思当真是不好琢磨呢,特别是像刘基这样头脑聪明的读书人。

  片刻后朱标的眉头逐渐松展开来,端起茶杯,以茶代酒敬了刘基一杯,温和道:“今日多谢伯温先生不吝赐教”

  刘基立刻端起茶杯回应道:“殿下过誉了,臣惶恐”

  茶水一饮而尽,又吩咐侍从将桌椅抬走,便施礼告别刘基。

  独自走到一棵枯树旁边靠着坐下,心中不断思索着刘基想要表达的意思。

  良久后,朱标不由自嘲一笑。

  ‘臣是御史中丞’

  ‘职责所在’

  ‘水满了’

  ‘湿手’

  这是想表达官儿小了?

  还是说做多大的官儿就管多大的事儿?

  而且还想明哲保身不想湿了手?

  这让朱标想起了封爵之后的一件大致相同的小事,关于李善长的,很明显刘基谋人的水平还是要比李善长高一些。

  在封爵之后,李善长便找到父皇,就以职务不便为由想让父皇升他做丞相,就为这事儿父皇心里还不爽了好久。

  也不知道李善长是怎么想的,左相国徐达又不管事你右相国一职本就是文官最高了,升个丞相也不过就是换个称呼罢了又何必呢,父皇看你办的事情多又劳苦功高的份儿上还是给你换上了丞相职务。

  父皇升徐达为左丞相升你李善长为右丞相,最后人徐达还不是在你头上,结果不还是一样吗,没有明显好处还恶了父皇。

  但人家刘基就会玩儿,只字不提升官之事。

  你要升就升,不升拉倒,反正我刘基也没几年好活了,最后操心的人也不是我。

  朱标想明白后,喃喃自语着,既然觉得官儿小了品级低了管不了事,那么就给你一次升到位。

  朱标就想着直接将后来出世的都察院一系列制度先搬过来。

  事实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因为有了都察院的存在,官场风气确实好了不少,当然前提是贪官污吏要杀得够多。

  毕竟以现在的贪污风气来看不杀一大批是止不住的。

  连皇帝亲自安排的粮食都敢贪污,还折损不到两成,还干得不错,当真是胆大包天。

  当然了,御史台改革这事儿也得跟移土政策那事儿一样,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来,方能事半功倍。

  心中有大致计划后,朱标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后的泥土,准备早些休息,明天一早还要赶路呢。

  刚一赶回皇宫,朱标便连忙让张保将朝廷御史台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抄一份儿过来。

  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欲要改革总得知道现如今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吧。

  张保的动作很麻利,没一会儿就拿着大册小册的走了进来。

  朱标接过来开始仔细查看。

  御史台又分为三院。

  一曰台院,有侍御史六人,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

  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九人,掌管殿庭仪卫、京城纠察、监察各地兵马,检校文物亏损,并监太仓、左藏出纳等事

  三曰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等事。

  简单来说就是台院是管朝廷百官的,殿院是管兵马物资的,而察院就是监察地方官员的,而后来老朱改革的都察院实际上也就是极大加强了察院的实力。

  单单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御史台实力还很弱,或者说自隋唐设立御史台以来给人更多的感觉就是一搅屎棍。

  实事办不了,一天天的就知道胡搅蛮缠,泼妇骂街。

  后来他们的地位提高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称他们为言官,他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弹劾谁谁谁,特别是到了大明中后期,弹劾成风,一天不弹劾言官们就浑身不舒坦。

  可问题是,光是弹劾这儿弹劾那儿的,贪污的问题却反而愈发严重,只能说弹劾了个寂寞。

  朱标坐在位置上,看完了此时的御史台基本情况后将册子搁到旁边儿。

  身体其往后仰揉了揉双眼,张保很有眼色的来到他身后为他轻轻捶打着肩膀。

  张保轻声问道:“殿下,怎么今天突然关心起御史台的情况了”

  朱标长舒一口气叹道:“也没什么,只是本宫深感御史台目前的实力还太小,想着看怎么可以增强它”

  “御史台的实力还小?”张保嘀咕着,显然他并不能理解,这御史台的人一天天怼这个骂那个的,朝中百官谁不怕他们,就这实力还小?

  “确实小啊”

  此时房间内就朱标和张保两人,朱标当然听到了张波嘀咕的声音。

  “想让这些人来监管天下所有官员确实是不现实的”

  张保不解道:“可是自隋唐以来都是这样做的呀”

  这时候的太监还有些文化,不过他们也是在这两朝以来唯一一批有文化的太监了,因为老朱可不会让太监读书识字。

  待这一批有文化的太监死去后,所有换来的太监就都是文盲,这一情况要一直持续到宣帝中后期才出现了转机。

  朱标一听,当即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正因为他们都是这样做的,所以现在的贪官污吏都成为了习惯”

  “殿下英明”张保听不懂了,听不懂说英明就完事儿了。

  朱标摇头一笑也没在意,而是让张保笔墨纸砚伺候。

  在一张干净的赤亭纸上,朱标从写下都察院开始。

  在朱标看来,反正早改革晚改革那都是要改革的,与其晚改革不如早改革。

  而且朱标脑子是有着活生生的经历的,自己将后世的都察院制度搬过来即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的,趁着刘基还在得赶紧将此事办成咯。

  他确实厉害,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中丞,诚意伯。

  往后几年,他就在短短几年里扳倒查实了无数贪官污吏,这要是把他的官儿升高一点,支持力度再加大一点,效果岂不是更好。

  作为未来的第一任都御史,与六部同级却又高于六部,好些名声的刘基想来不会拒绝,即便知道这活儿很可能会不好干。

  于是关于御史台升改为都察院的指导计划书新鲜出炉,简称御史改革政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