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京城始更新(万更求订阅)_红楼之薛霸王
笔趣阁 > 红楼之薛霸王 > 第67章 京城始更新(万更求订阅)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7章 京城始更新(万更求订阅)

  广积库大使回道,“下官对此所知不详,具体情况,大人可以询问分管煤务提举司的清吏司郎中大人。”

  石淼文用手指在脑门上敲了敲,想起来煤炭提举司设立之后,被归到户部十三清吏司的贵州司代管,便命人把贵州司郎中唤来。

  贵州司郎中来到户部正堂,听到石淼文发问,想了一下,才拱手回道,“此事,煤务司提举薛蟠,倒是与下官通禀过。

  “薛蟠言说,煤务司新立,可以不要部里拨银派人,只需要给他几个库大使的职位,他自会把煤务司一应事等料理妥当。

  “前些时日,薛蟠递条子过来,任命了几个堆场大使、副使,都是正九品、从九品的职位,下官在工作汇总中提到过。”

  石淼文素有博闻强识着称,闻言凝神回想了一下,便记起来了,贵州司之前递上来的工作汇报中,确实提到过此事。

  贵州司郎中接着说道,“据悉,煤务司趁着西山煤矿事件,把煤矿窑口全都收归国有,由司里出面,组织矿工开采煤炭,并且还在西山和京城之间,修了一条冰道,专门用来运输煤炭。

  “现在,京中煤铺再从西山煤矿买煤,已经不用去西山,只要去煤务司设在广安门外的堆场就可以了。

  “煤务司亲自组织矿工开采煤矿,组织运夫运输,又任命了堆场大使,负责煤炭销售,据说获利不菲。

  “今天上缴的利润,应该就是从此处获得的。”

  石淼文皱眉道,“煤务司垄断了煤炭的开采、运输、销售,直接与商家对接,此事前所未有,闻所未闻,妥当么?”

  贵州司郎中回道,“下官获知此事的时候,也曾有过此虑,特意命人去广安门堆场探查了一番,看到那里秩序井然。

  “煤务司制定的原煤价格,相比起之前煤铺去西山买煤,再自己组织人手运到京城来的花费,还要略低一些,煤铺方面对煤务司此举,多是赞成认可的。

  “在下官看来,煤务司此举,不过是把原本被煤矿窑主赚取的利润夺了过来,并没有伤害矿工、运夫,以及煤铺商家的利益,而西山煤窑原来的窑主,因为‘西山煤矿事件’,被一网打尽,悉数法办,就连被牵连到的忠顺王府,都因此吃了挂落,所以煤务司的改革,才能如此顺利。”

  石淼文这才把眉头展开,呵呵笑道,“薛蟠这个商贾子弟,对经济之道,确实有些手段,上任崇文门税关,短短时间,就令收缴税银番了几倍;兼任煤务提举司,又为朝廷开辟了一项财源——一个月四万两利润,一年下来,就是近五十万两,能做许多事情了。”

  贵州司郎中拱手恭维道,“都是大人领导得当,给了他施展能力的舞台,才让他能做出这些事情来。”

  石淼文哈哈笑道,“本官可不敢抢他的功劳,薛蟠现在已经是上达天听的人了,前日的大朝会上,邓浩然邓大人就当庭为他请功了,看来下一次大朝会,本官也要为他表表功了。”

  贵州司郎中笑着说道,“煤务司本就在户部治下,薛大人的功劳,自然也就是大人的功劳。”

  石淼文摇头失笑道,“如此说来,本官这次也能‘坐享其成’一番了。”

  且不说为不为薛蟠表功,只说薛蟠治下的两个衙门,上缴的八万两银子,却是解了石淼文的燃眉之急。

  国子监请拨的五千两取暖银子,石淼文自然不再犹豫,痛快地批复了。

  接下来又连续批复了几个小额请款,尚未到下衙时间,石淼文就把今日递进来的请款折子批复完毕,银库竟然还有几万两的盈余。

  这种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感觉,可是石淼文上任户部尚书之后,就难得体验的了。

  石淼文心情大好,罕见地提前下衙回府,命人置办了一桌酒,自斟自饮,偷得浮生半日闲。

  薛蟠却不知道,自己的经济手段,给石淼文这个朝廷大老,留下了个非常深刻的好印象。

  薛蟠连续几日,接待了来祝贺薛母获封诰命的亲朋故交,虽然心情很是舒畅,但是连续宴饮,却让他的身体,有点吃不消。

  好在薛家在京中的故交老亲并不算多,几日之后,这场热闹,便渐渐降温。

  薛蟠的生活日常也恢复到了正轨上。

  现在,崇文门税关衙门和煤务提举司的上下事务,都已经被薛蟠料理顺畅,不需要他再时刻盯着了。

  这也是封建社会缓慢生活节奏的一项好处,一件事一旦理顺,就会按照惯性执行下去,维持起来不需要耗费多少精力。

  尤其是对薛蟠这样的上位者来说,下面有梁鹏、胡东、贾芸、邹成等值得信赖的下属,接下来尽可以愉快地摸鱼了。

  薛蟠这一天到崇文门税关衙门转了一圈,衙门里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处理,便迈着方步,一摇三晃地出来,也不骑马,信步在街上走着。

  时间已经是永昭三年的十一月,这两日又落了一场雪,护城河水的冰冻厚度,又增长了几分。

  街道上,有五城兵马司的兵卒,正在组织百姓,各家自扫门前雪。

  还有三五成群,衣穿厚重,不怕天冷的孩童,手里推着自制的冰车,欢呼雀跃着,忽而向东,忽而向西。

  孩童手里的自制的冰车,都是借鉴煤务提举司运煤的大冰车,由木头制成,虽然不甚精美,但也足够孩子们玩耍了。

  薛蟠侧身让开一伙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孩童,心中不免有些自得——这就是他给这个时代带来的改变!

  改变不止这一点。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有不少叫卖冰糖葫芦的,卖的冰糖葫芦,并不止山楂一种,而是宛若后世,糖稀能裹一切——这自然也是薛蟠给这个时代带来的改变之一,这些叫卖冰糖葫芦的,多是年老灾民,做不了煤矿、工业基地的重活,便被安排了这样一个轻省的活计,从薛家商号批发冰糖葫芦,再进城来卖,一天下来,也能挣个三五十文。

  另外,还有菜贩,推着用棉被包裹严实的菜车,专门到东西两城的富贵人家门外售卖,卖的是冬日里难得一见的青菜——这些青菜,也是出自薛家商号。

  薛蟠当初开设玻璃作坊,最初的目的只是要用玻璃,建设暖房,好在严严寒冬,栽培出青菜。

  后来演变成制作玻璃窗、玻璃镜,是临时调整的结果,当然也没耽误建设玻璃暖房。

  因为时间有限,建成的玻璃暖房面积有限,能够栽培出来的青菜,自然也是有数的,成本不菲,不是平头百姓能消费得起。

  不过京中最不缺的,就是富贵人家,反季青菜推出之后,虽然难免会有些卫道士说三道四,说什么“有违天合”之类的话,但仍然供不应求。

  就连皇城里的尚膳监,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御膳房”,也找上薛家商号,要让薛家的青菜,专供皇室所用。

  薛家原本就是皇商,现在继续为皇室供应蔬菜,倒也应当应分。

  最后,还是薛蟠让梁掌柜,给尚膳间送去两车玻璃,让他们在宫中自建暖房,自产蔬菜,才没让薛家商号出产的青菜,被皇家包圆。

  除了玻璃暖房栽培的青菜,薛家商号还用提前囤积的黄豆、绿豆等,制作出黄豆芽、绿豆芽,用来给京城百姓冬日单调的食谱,增添一抹亮色。

  银子当然也赚得海了去了。

  薛家商号的这一系列的新产业,薛蟠总共投入了八千两银子的启动资金,现在短短两个多月,不仅早已收回了成本,赚得的利润,足是启动资金的数十倍!

  蜂窝煤、玻璃窗、玻璃镜、反季蔬菜、冰糖葫芦等物,改善的都是百姓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被百姓自行改造的冰车,才算是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精神方面的快乐。

  另外,薛蟠给妹妹们特制的石板冰壶,也被贾宝玉这个藏不住事儿的大脸宝,传了出去,短时间内,就在京中富贵之家传开了。

  这个时代的休闲娱乐活动项目,还是太少,左右不过是听戏、打马吊之类,早就腻烦了。

  被薛蟠魔改的冰壶,现在变成了一项桌上运动,与后世的桌球,有些类似,还带有对抗性,说不上老少咸宜,但决定男女皆爱。

  薛蟠送给妹妹们的那套冰壶设施,放在三春姐妹居住的小抱厦内,姐妹们每日都要凑在一起,玩上几局。

  贾宝玉有时候都插不上上,便借着自己受宠,去贾母那里闹了闹,让贾母命贾琏给他专门打造了一套设施,放在他自己房中。

  贾琏见此物新奇,借机多造了两套,一套先给贾赦,一套送给贾珍,贾赦贾珍试过之后,齐声说好。

  王熙凤看到这玩意儿,制造起来并不困难,便命人画出图样,给王仁送去,让他找工匠多多打造,放在铺子里售卖,销量相当不错。

  薛蟠自己的创意被窃,也不在意,桌上冰壶在他看来,只是小道,不值一提。

  薛蟠优哉游哉,来到薛家商号新开设的鞋铺,店里掌柜的看到他,连忙迎上来请安问好,薛蟠摆手说道,“不用多礼,我前日让你们做的冰鞋,可做好了?”

  鞋铺掌柜连声回道,“做好了,做好了。”忙让伙计把冰鞋取出来,请薛蟠评阅。

  薛蟠拿起一只由手艺精湛的鞋匠,纯手工打造的冰鞋,仔细打量了一番,见它已经有了自己在后世所见的冰鞋的七八成模样,缺陷主要体现在鞋下安装的冰刀上。

  薛蟠命人制作冰鞋所用的冰刀,自然也是请手艺精湛的铁匠,专门打造的,已经足堪使用,但是与后世工业化生产,又添加了无数微量元素的冰刀,品质上依然难免有些差距。

  这是时代局限,不是人力能够抹平的差距。

  薛蟠对这样的冰鞋,已经十分满意了,开口说道,“做得很好!接下来你要盯着生产,我预计,不日这冰鞋,就能在京中流行开,鞋铺生意到时候只怕会供不应求。”

  鞋铺掌柜其实对薛蟠下命制作的冰鞋的用途、销量,是心存疑虑的,在他看来,这样怪模怪样的鞋,穿上连路都走不好,怎么可能有人卖呢?

  但是薛蟠是整个薛家商号的东家,鞋铺只是薛家商号新开的一个小小产业,对薛蟠的吩咐,鞋铺掌柜只有听从的份儿,没有质疑的余地,当即躬身回道,“是是是,小人一定亲自盯着制鞋师傅,让他们保质保量地赶工。”

  对鞋铺掌柜眼中的疑虑,薛蟠当然看到了,却无意解释,结果如何,再过几日,自然就知道了。

  薛蟠有信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教鞋铺掌柜这个在制鞋行业做了大半辈子的行家,重新做人。

  薛蟠命鞋铺掌柜,把制作好的冰鞋,派人送到荣国府梨香院去。

  薛蟠出了鞋铺,又在城东各处逛了逛,回到薛府,叫小厮带上薛蟠让金钏儿找绣娘做的棉护具,才骑马回到荣国府,从侧门直接进了梨香院。

  现在梨香院里的气氛,与以往,已经悄然之间,发生了改变。

  之前,借住在梨香院里的薛母、薛宝钗,虽然是荣国府当家太太的血亲,但是家世只是商户,虽然薛蟠进京之后,很快就捐官谋缺,更改了门楣,但是上任之后,就住在了城东薛府,只有在休沐的时候,才会回荣国府来。

  荣国府上下,不光是主人家,就连下人仆从,也都富贵几十年,一个几岁的小丫头,不仅包吃包住包四季衣服,每个月还有五百钱的月例,比外边的百姓要过得好得多。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难免养成一双富贵眼,对薛母、薛宝钗这对寄居在府上的母女,面上虽然恭敬,暗地里不知道说了多少怪话。

  现在,不止是薛蟠谋缺做了官,连薛母也获封诰命,薛家彻底完成门楣转换,由一介商户,变成了官宦之家,气派自然与以往不同。

  梨香院里的薛家下人,也跟着扬眉吐气,在荣国府下人面前,不再自觉低人一等,说话的声音都高了不少。

  薛母还从王夫人那里,借来两位经验老到的教养嬷嬷,来教薛宝钗大户人家的规矩,要真正的把她当大家闺秀来培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