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北上回京城_红楼之薛霸王
笔趣阁 > 红楼之薛霸王 > 第99章 北上回京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9章 北上回京城

  林如海之后,领旨的是郑昀,他在此次事件中,也立了些功劳,但是因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固定,不好擢升,最终只升了一级散阶,从正三品武官散阶昭毅将军,升为从二品的镇国将军。

  当然在升官之外,还有其他犒赏,诸如金银珠宝之类,这里便不一一赘述了。

  到了杨硕,他作为扬州知府,任内治下发生重臣遇刺事件,本来是有连带责任,要受责罚的,但是因为事后处置得当,又在后面的查抄八大盐商行动中,颇为配合,得到薛蟠、郑昀认可,在上奏的奏折中多有美言,于是功过相抵。

  不过这一次从八大盐商家中查抄所获,实在是太丰厚了,杨硕又是正牌科举出身,在朝中也有些同年故好,在他们的奏请下,杨硕的官职官阶虽然都没有擢升,但是散官品级,却得以加授至中议大夫。

  薛蟠在四人中官职官阶最低,所得旨意最后宣读。

  据实而论,薛蟠在这次事件中,功劳应该是最大的,以超出常理的手段,悍然对八大盐商直接动手,在没有掌握实际证据的情况下,就调动大军,把在扬州根深蒂固的八大盐商一窝端了。

  此举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就连林如海本人,对薛蟠的这个决定,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认同。

  好在从最后的结果看,薛蟠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样的雷霆手段,才把此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八大盐商被一举擒获,根本没给他们反应的机会,也让他们这些年贴靠的保护伞,来不及掣肘。

  虽然在上呈给朝廷的奏报中,薛蟠把功劳分润给了郑昀、杨硕不少,尽量不让自己在此事中彰显得太过突出,但是自我降等之后的功绩,依然值得犒赏。

  可是,薛蟠年纪太轻,进入官场的时间太短,现在的官职已经够高,若是贸然简拔,对他而言,是祸非福。

  另外,薛蟠在朝中的根基,还是太过浅薄,如今的靠山贾政,只是正五品的工部郎中,内阁次辅、户部尚书石淼文,顺天府尹邓浩然,虽然对他颇有赏识,但也认为他仍需锻炼,不宜过早简拔高位。

  所以这一次,薛蟠的官职,并没有提升,只是散阶品级,从正六品的承直郎,升为了从五品的奉训大夫。

  而正在进行的京察中,薛蟠担任的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和煤务提举司提举二职,都政绩卓着,被评为上上等,按照惯例,散阶品级也是能升一升。

  于是薛蟠的官阶,便又从奉训大夫,升授位奉直大夫,虽然依然是从五品,但却已经有直升正五品的资格了。

  官场之上,虽然不乏越级简拔的例子,但是更多的,还是一级一级的往上升。

  而且,经此一事,薛蟠的名字,已经在朝堂上挂上号了,不只是简在帝心,在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王汝霖那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薛蟠这样非科举出身的官员而言,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按照朝廷惯例,像薛蟠这样捐官出身的杂官,正五品就是官职天花板了。

  但是现在,薛蟠的官阶,已经升到了从五品,只要接下来在任上不犯大错,官阶三年一转,就算再磋磨,三年又三年,六年之后光靠资历,也能升到正五品了。

  六年之后,薛蟠也才二十二岁而已,依然十分年轻。

  就算之后在任上再无大功,单靠水磨功夫,有生之年,也定能冲破正五品的关口。

  而且,对了解薛蟠的人来说,想让他今后寸功不立,是不可能的。

  永昭帝、王汝霖、石淼文、邓浩然这些刘汉帝国的真正掌权者,都不认为,薛蟠今后的前途,会止步于此。

  所以,现在把他的功劳压一压,官阶升得慢些,也有一分这些朝廷大老的小心思在。

  薛蟠对自己只升了一阶散关品级,不甚在意。

  倒是对朝廷没有像上次一样,把他的功劳,转到父母身上,顺势升一升薛母的诰命,略有微词。

  他还想着有一天,能让薛母的诰命,升到一品夫人呢!

  不过,薛蟠这才南下扬州,本就没有抱着建功立业的心思,只是想要改变林如海的既定命运,从而扭转林黛玉的命运。

  现在,这个目的已经圆满达成,薛蟠也就没有遗憾了。

  施公公宣过旨,薛蟠的钦差任命,也随之画上了句点,接下来要尽快返回京城,崇文门税关衙门和煤务提举司两个衙门,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这个主官处理呢。

  林如海、郑昀、杨硕、薛蟠四人相互道了喜,杨硕衙门事多,先行告辞离去,施公公也卸下宣旨的职责,正式接过‘田产制置使’的职责。

  林如海被调入京中,就任户部右侍郎,两淮巡盐御史的差事,自然要交出来,朝廷已经派人过来接任了。

  林如海对两淮盐政的改革卓有成效,现在又把把持两淮盐业的八大盐商一网打尽,给继任者创造了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任职环境,继任的两淮巡盐御史,身上的压力,远没有林如海当初上任的时候大。

  全国盐政,都归在户部治下,林如海这个户部右侍郎,到任之后,分配职责,九成九的可能,要分管全国盐政,他也决定把两淮盐政的改革措施,推广到其他盐场去,让全国盐税,再上一个台阶。

  在此之前,刘汉帝国每年的盐税,有两百多万两银子,两淮盐政贡献,占了三分之一强。

  现在两淮盐政改革之后,盐税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倍,若是把改革推广到其他盐场,也能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今后全国盐政的赋税,将能达到五百万两左右,对尚不到五千万两的全年赋税,算是一个不小的补益了。

  林如海得到调任旨意之后,没打算等继任的两淮巡盐御史,而是立即准备起身,想要尽快远离扬州这个伤心地。

  郑昀那边,对八大盐商抄没财物的统计工作,也进行到了大半,已经征调了不少漕船,把财物装船,准备走运河运去京城。

  原本是打算与林如海一同启程的,但是林如海急着出发,郑昀却还有些收尾的工作要处理,便决定把运力一分为二,让已经装好的漕船,先随林如海、薛蟠出发,他则等收好尾后,再亲自押运剩余的漕船北上。

  这次要押解进京的财物,单是金银铜钱,就几近三千万两,另外还有价值不菲的珠宝古玩、古籍字画,哪怕是分作两批,一批的价值也不下两千万两。

  为了确保漕船万无一失,郑昀上奏朝廷,对这次押解的安全保卫工作,施以最高规格,甚至优胜与夏秋两季的赋税运输。

  夏秋两季的赋税押解,可没有这么多现银,多是粮食、绢布。

  郑昀不仅从各处抽调了一批锦衣卫兵士,在漕船开动之后,沿运河两岸撒布开去,刺探消息,消除隐患,还请漕运总督衙门派人手,随船而行,确保安全。

  并且,为了防备随船押运人员监守自盗,还把装船和押运的人手,分隔开去,装船劳工不随船而行,押运人员则不清楚船上所载何物。

  郑昀还为押船的兵士,配备了弓弩——实际上,他最感兴趣的,是在林如海遇刺事件中,大放异彩的自发短统,还特意向薛蟠讨要了一柄,仔细把玩。

  薛蟠也认为,这种已经有了手枪雏形的自发短统,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作用如何,暂未可知,但是人数有限的火并场景中,却可能会有奇效。

  正好郑昀执掌的锦衣卫,也有追捕凶匪的职责,正是自发短统的用武之地。

  郑昀在见识到自发短统的威力,与使用便捷性之后,对薛蟠此见,深以为然,已经拿定主意,返京之后,会上请旨意,为锦衣卫配置一批自发火统。

  现在的自发火统,是薛蟠集合了西洋枪匠,和工部军器局的能工巧匠,在西洋产的燧发枪的基础上彷制出来的,经过吴洋的实战检验,性能已经达到了可以量产的水准。

  但是即便能够量产,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产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短时间内是无法让军队全员换装的。

  况且,一样新式武器,想要获得军队的信赖,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做到的事情。

  所以,先在锦衣卫这样的准军事组织里试用、装配,是推广这种自发火统,目前而言,最好的方式。

  人手配置一柄自发短统的锦衣卫,只是想一想,就令薛蟠有些小激动。

  不过,要完成这一个目标,至少也得一年半载,在这次进京途中,是没有这样的配置了。

  因为林如海急切,在收到调任旨意的第三天,林如海便带着林黛玉,和薛蟠、贾琏一起,乘坐官船,在前后三四十艘漕船的簇拥下,顺着运河北上而去。

  一艘漕船的载重量,大约在200石左右,也就是12吨;而这次随着林如海、薛蟠押解进京的财物,以1200万两银子计算,总重就是400吨左右,需要三十多艘漕船,才能装下。

  因为漕船满载,速度快不起来,所以林如海、薛蟠等人的行进速度,自然也是慢悠悠的。

  林如海只是想要尽快离开扬州这个伤心地,对途中速度,倒不强求。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