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覆巢之下安有完卵_历代王朝更迭
笔趣阁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6章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6章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刘箕子九岁登基,王莽为他选媳妇时他十一岁。十岁左右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记忆的时候。因为王家后院起火一事,王莽突然将与刘箕子有关的所有人,除了卫姬,都给杀了。王莽杀刘箕子的亲人,少说也有几百人。王莽屠刀一横,刘箕子幼小的心灵上就留下了一道终生难忘的伤疤。

  刘欣是权利夹缝中的皇帝,刘箕子是王莽刀下的皇帝。一旦王莽不高兴,刘箕子就可能一命呜呼。刘箕子不能当不高兴的皇帝,他必须对王莽笑,就像玩偶对主人笑。王莽杀了刘箕子的家人,刘箕子更要对王莽笑。如果有一天,刘箕子耍皇帝脾气,不高兴,他的死期就到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是真理。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二月初七,大司徒和大司空率领皇家迎亲队伍,一路声势赫赫,前往王家迎娶皇后。刘箕子娶了仇人的女儿,还要高高兴兴地和她洞房,还要大赦天下以表示内心的高兴,真是作孽。

  王莽不喜欢安静,喜事刚办完,王莽又策划了一出集体请愿的大戏。他命王舜召集朝中官员和一些贫民,在未央宫大门前,向王政君请愿封赏大司马王莽。就这样一出由王莽自编自导自演的大戏,开场了。

  历史总是带有欺骗性的,很少有人能够摸清看透历史的真正意义。王莽比历史还复杂,如果不用心,真的不知道王莽想做些什么。大批队伍在未央宫门口请愿,年老无力的王政君只能封赏,她下旨封王莽的两个儿子为侯,再追加迎娶皇后的聘礼三千七百万钱。

  朝廷封赏,王莽又说不要。王莽总是说不要,王政君心里烦得要死。王政君真的老了,没有能力了,管不住王莽。自从王莽复出起,王政君这个太后就形同虚设,王莽不会正眼瞧她一下。办一般事情,王莽假意请示王政君,例如不允许卫氏家族进入长安;办更高一等级的事,王莽不同她商量,而是让她猜,例如选立皇后之事;办理再高一等级的事,王莽先斩后奏,如抓捕王立。

  面对再三推辞的王莽,一个人跳出来。那就是孔光,发散他政治生涯的最后一丝光芒。孔光说,王莽日理万机,功劳盖世,独一无二,无论封赏什么,都很少,就像拿蚂蚁的口粮喂大象。

  孔光说得很对,对王莽而言,无论封赏什么,都非常小。王莽心心念念的是大汉的基业,无论是银两还是珠宝都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王莽接受封赏后,孔光上书,奏请回家养老。孔光的政治生涯既曲折又艰难,在政治生涯的中点,他转了一个大弯,甚至同往昔背道而驰。前期的孔光耿直刚正,因正直被贬后,孔光别开生面,领悟圆滑权变的道理。后期的孔光圆滑权变,很合王莽心意,一直被留在朝廷。纵观孔光一生,对国家没有大功劳,但有苦劳。

  孔光在家休养一年后,于当年的四月初一,寿终正寝。在王莽的政治生涯里,孔光是一位很配合工作的人。为了表示对同僚的追思,王莽给孔光办了一个很盛大、很隆重的葬礼。送孔光上山的人很多,仅车辆就有一万多。

  风光大葬了孔光后,天下百姓再次齐集长安,如潮水般纷纷涌向未央宫大门。将近五十万人为王莽请愿,这只能说,他真的得到了民心。这样犹如神迹般的一幕被班固记录下来。

  未央宫门外人山人海,王莽的心也翻搅如海。众人为王莽请愿,王莽埋头改造九锡。王莽很厉害,总想让百姓歌颂他,让历史记住他。王莽熟读《仪礼》,知道九锡的意义。

  “”《礼记》记载,九锡指: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锡是帝王赏给大功臣的重要事物,需要功高劳苦如周公才能享用。

  王莽想要九锡,更想要自己创造的九锡。经过一番辛苦,王莽的新九锡包含如下物品:绿韨(遮蔽膝的彩绸),衮冕(龙帽)、衣裳(龙袍)、瑒琫(刀柄装饰璧玉的佩刀)、瑒珌(刀鞘上装饰璧玉的佩刀),句履(鞋尖上翘的御鞋),鸾路(帝辇)、乘马(四匹骏马),龙旗九旒(有九个尾梢的龙旗)。

  王莽接受封赏已经有模式可循了,且不说他的几推几让了。公元5年,五月,王莽正式接受九锡。接受九锡,身份就相当于周公。王莽穷其一生做梦都想成为周公式人物。如今,愿望实现了,王莽又感觉无聊了;为了消遣无聊,王莽再迈一步,大踏步向更高一层级的欲望前进。

  走向欲望的王莽,就像小孩子走路,踏地声越来越响,步子越来越大了,非常豪迈。王莽的胆子更大了,刘箕子的年龄也大了。孩子长大是好事,皇帝长大未必就是好事。皇帝长大了,懂事了。对于无权的皇帝而言,懂事必然不是好事,做对事才是好事。几十万人如一支浩荡无敌的作战军团,同时聚集长安,大声为王莽请愿。请愿队伍声势这么大,即便王莽本身胆小如鼠,有了民声的支持他也变得胆大包天。

  刘箕子渐渐懂事了,也开始说错话,或者做错事了。为了权力,王莽毫不犹豫地杀了两个儿子;为了权力,王莽同样不在意牺牲刘箕子。冬至的这一天,王莽送刘箕子一杯椒酒。据说椒酒能驱邪祛鬼,刘箕子很希望驱邪驱鬼,仰头就喝。

  话说刘箕子喝完后,世界就将他抛弃了。刘箕子驾崩,时年十四,他死在一个很有成长希望的年龄。刘箕子死了,王莽的女儿守寡,这证明他们不是天生一对,更能证明孔光的荒谬。皇帝突然驾崩,朝廷一定立案调查,只是这次毫无结果。倒不是真的没有结果,而是没人敢调查。

  王莽为刘箕子办丧礼,大赦天下,命汉朝六百石以上官员为刘箕子守丧三年。

  迷信的人认为,遇见丧事不吉利。王莽的经历告诉世人,遇见丧事不要惊慌,应该沉着应付。因为一个人的死预示另一个人的生。刘骜死后,王莽负责办理丧事;刘欣死后,王莽还是负责办理丧事;儿皇帝刘箕子死后,王莽同样负责办理丧事。刘氏皇帝一个接一个地死在王莽眼前,王莽会想,刘氏衰微,时机就要到了。

  刘氏垄断了几百年的皇权,有野心的人看得眼红,无能的人等得心酸。王莽埋葬了三个皇帝,三个皇帝都没能留下子嗣。刘骜过继刘欣为儿子,刘欣登基时正是青壮年,差一点就能够驱除王氏一族在野的势力。可惜的是,称帝后的刘欣一心沉迷酒色,还没选立太子就死在壮年,为王莽进入权力的殿堂打开了大门。王莽趁此天赐良机,剪除异己,最终独霸天下。

  短命而死的刘箕子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为了大汉的江山,王莽只能迎立其他人为皇帝。王莽遭遇过刘欣登基后的反面教训,享受过刘箕子登基后的正面经验,知道他应该迎立年幼的皇帝。在王莽的心里,皇帝越年幼越好,最好是遗腹子。

  安葬刘箕子后,王政君下诏选立皇帝。王政君活了很久,他的老公刘奭一脉却后继无人,真是悲哀。刘奭后继无人,不能怪王政君,也不能怪刘奭,只能怪刘骜和刘欣。刘箕子还未成就被毒死,是受害者。对皇室家族而言,什么都不缺,就缺血脉。血脉的连续性,深刻地影响一个王朝的发展。

  刘奭一脉断绝,朝臣翻阅刘氏家谱,追溯到刘询的曾孙。在这一辈人中,有五位亲王,四十八位列侯。王莽听到有这么多候选人,心都凉了。王莽不是担心人多不好选,而是害怕选中成年人当皇帝。不过没关系,王莽大权在手,他可以随便破坏规则。游戏场有两种人,一种只能遵守规则玩游戏,另一种一边破坏规则一边玩游戏。前一种人没权,后一种人只手遮天,王莽就是后一种人。

  王莽说,刘骜规定,同辈人不能先后当皇帝,即如果哥哥当皇帝,弟弟就不能当。在古代,皇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兄终弟及,另一种是子承父位。兄终弟及指皇帝死后,由他的兄弟继位;子承父位指皇帝死后,由他的儿子继位。刘骜规定同辈人不能先后当皇帝,朝臣只能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

  在权力继承的关键时刻,上天又帮了王莽一把。汉宣帝有二十三个玄孙,二十三个都没成年,有的甚至是婴儿。为了明天,王莽决定当一次皇帝爸爸,选立刘婴为皇太子。王莽选立刘婴为皇太子,意思就是让刘婴当太子。如果说刘婴不能当皇帝,那一定是因为王莽想当。

  时代变迁,王政君老了,她无法适应王莽掌权下的朝廷。面对这样一个阻力,王莽决定将王政君踢下自己驾驭的权力马车。王莽是制造流言的高手,王舜则是天生传播流言的好手,他们两人搭配,天下无敌。王舜去找王政君,告诉她一件事,说北长安郡上了一道奏章,发现一块很奇异的大石,大石上刻有“告安汉公王莽当皇帝”几个字。

  王舜看着王政君,王政君看着王舜,彼此都默然无语。在王政君眼里,眼前站立的仿佛是昔日的王莽,那时的王莽很听她的话。她要王莽辞退,王莽毫不犹豫就辞退;她要王莽留下,王莽二话不说就留下。然而,物是人非。此时王舜看着王政君,仿佛看到摄政的王莽。一旦王莽摄政,王舜就会被封官加爵。没有之人是天生注定要成为别人的帮手的,王舜很有成为帮手的潜质。

  见王政君失魂落魄,王舜马上安慰,说王莽只想摄政,不会称帝。无权无势的王政君只能相信,也只能屈服。在王政君心里,摄政与当皇帝没区别。她摄过政,知道摄政就是行使皇帝的权力。看着王舜离去的背影,王政君仿佛看到大汉王朝的末日。

  公元6年,三月一日,王莽立刘婴为皇太子。刘婴被立为皇太子的诏书一下,王莽之心,天下皆知。王莽想当皇帝,别人也想;王莽想行使皇帝大权,别人更想。为了权力,刘氏子弟率先大举义旗,高呼讨伐王莽。

  名誉对于王莽而言,其重要性不亚于生命。因为正是名誉使他步步高升;一旦王莽自毁名誉,名誉也会制他于死地。获得好名声很难,招致坏名声却很容易。就这样,王莽背上篡位的名,成为了众矢之的。第一波义军的到来,是对王莽实力的考验。

  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伙同相国张绍商议造反,引发第一波义军。刘崇有雄心,但行事全凭血气,成不了大气候。他率领封国境内的人,雄赳赳地攻打宛县,结果被王莽大军碾为齑粉。死了行事莽撞的人,人们会为他们悲哀,而不是为他们默哀,翟义就是持这种观点的人。

  翟义是枉死鬼翟方进之子。看到翟义,令人不禁想起翟方进的无辜枉死。翟方进不是昂然走向长安的菜市口,也不是凛然走上断头台,而是无可奈何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刘骜统治的时代,被活活逼死的人不多,其中翟方进之死最为特殊。

  吸取了刘崇的败亡经验,东郡郡长翟义秘密传书刘氏子弟,邀请他们结盟造反。翟义的上司刘宇,即东郡都尉,与严乡侯刘信、刘信之弟武平侯刘璜商议,决定在九月起兵。九月是好月份,因为九月可以训练民兵。借训练民兵之机,翟义广招军马,径直向长安进取。

  翟义大军开动,东平王刘匡领军紧随。刘匡很有野心,认为王莽将被一举歼灭。一旦王莽被义军歼灭,长安就是他的。他将封国的军队交给翟义,条件是翟义拥立他老爹刘信为帝。刘匡之举表明,起义的并非都是居心纯正的人。改编法国罗兰夫人的一句话:诛杀国贼,多少人假汝之名誉而行。

  翟义生就一身正直大气,他出兵的目的只为消灭王莽。他不管谁当皇帝,很快接受刘匡的条件。王莽爱造声势,翟义就将声势造得特别大。翟义自封为汉朝大司马,传檄四方,呼吁百姓参加义军,共同诛杀国贼王莽。翟义以他的行为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起义。翟义能跟刘匡合作,可见他比翟方进知道轻重缓急。

  到达阳郡(今山东金乡县西北昌邑镇)时,翟义声所帅的义军兵力已有十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quge3.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quge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